视频字幕

00:00:05——至次年二月改知扬州
00:00:08——在颍州短短的半年之中他干了几件大事
00:00:12——这个括引来的话是林语堂先生在苏轼
00:00:16——《苏东坡传》里特别提出来的
00:00:19——而这些事绩成为他 这些事情成为他什么呢
00:00:24——被誉为黎民百姓好朋友的直接史实
00:00:29——就是在颍州干的几件大事并被载入宋史
00:00:34——在宋史《苏东坡传》里头记录里有这几件事
00:00:38——和颍州地方的志书之中 颍州七部志书
00:00:44——从政的嘉靖 明代的志书一直到清代到民国
00:00:49——七部志书里都有这些记录
00:00:52——第一个就是拒开八丈沟
00:00:54——这个简单地说一下 开封水患就是京城
00:00:57——因开封水患把水给导入惠民河 疏向陈州
00:01:04——就是现在的淮阳
00:01:05——再从陈州开挖一条一百多里的八丈沟
00:01:09——引这些水夺颍入淮就从颍河里这个水进入淮河
00:01:20——分它那个地方 分它那这岸
00:01:24——这个方案已经朝廷批准过了
00:01:26——当苏轼上任的时候
00:01:28——开挖工程已经从六处分段动工了
00:01:33——但是对工程的争议仍然不止
00:01:38——那么朝廷正好苏轼到颍州来担任知州了
00:01:44——好吧 朝廷就要他提出决定性的意见
00:01:49——那就是继续干下去还是马上停止
00:01:53——这个两派都争论的很厉害
00:01:55——那么苏轼组织水文勘测技术人员
00:01:59——亲自到测量现场
00:02:02——他有一首进颍州第一首诗叫作《泛颍》
00:02:06——三点水这个泛颍 他就有一句话说
00:02:10——我到官十日来 九日河之湄
00:02:14——有人就是解释望文生义
00:02:16——到官九天 九天在河里游船 玩水 喝酒
00:02:22——逍遥自在 然而他是在干什么 他到现场考察
00:02:31——综合历史水文资料参照得出的结论是
00:02:36——在淮水泛涨时淮水口就是那个入水口
00:02:41——在阜南县那个淮河的边上
00:02:43——比八丈沟上游蔡口水位还高出八尺五寸
00:02:49——你想想对不对 这个水发大了有的时候
00:02:52——那个阜南的水比咱这边比蔡口还高出八尺五寸
00:02:58——那怎么可能把它那个陈州的水泄下去呢
00:03:02——不但不泄陈州之水 还势必形成倒灌
00:03:08——一倒灌那你想想看 我们颍州 包括寿州寿县
00:03:13——这一共八个县全部沦为泽国 水国
00:03:21——所以毛主席讲有首诗叫人或为鱼鳖对吧
00:03:25——而加倍受害 于是他三上《八丈沟不可开》状
00:03:32——就是奏状写了三次 为什么呢 他经过考察了
00:03:39——他实地用杆子一步一步的量了这个一百多里路
00:03:45——不是前边在争论了这两派
00:03:50——没有一个人是实地去考察的 只有他
00:03:55——整整上任三个月 在河的边上九日河之湄
00:04:01——几乎是天天都在丈量这个地方
00:04:04——这个得出来的时间就是告诉大家
00:04:07——这个工程不可开
00:04:10——所以他敢于写出有始有据的奏折
00:04:16——又经过数番力争 但那个朝廷也是很有争议的
00:04:21——那些大员们 那些高级官员们
00:04:26——他们也不是轻易就否定了自己原来的决策
00:04:29——所以终后终于使八丈沟工程告停
00:04:35——不仅免除了十八万人的伕役和三十万贯钱粮
00:04:42——这是当时预算的这个八丈沟要花的钱
00:04:47——其实要超过这十倍 如果开挖尤其是免除了
00:04:53——必将祸害颍州千年的水患 这句很重要
00:04:58——是吧我们都知道欧阳修到哪里搞水利搞建设
00:05:01——那这里他是拒绝了一个开挖八丈沟的水利
00:05:06——和八丈沟的工程 拒绝开挖了一项水利工程
00:05:11——为什么 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实事求是的精神
00:05:15——他的调查研究精神至今被我们好多人学习
00:05:23——写成考证论文 再一个通焦陂浚西湖
00:05:32——仃开八丈沟工程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
00:05:37——使苏轼稍后有余力整修颍州境内的水利
00:05:43——先是请准把免征的淮河的伕役
00:05:49——抽一万人用来疏通城郊的清河
00:05:53——清河现在还在城南区
00:05:55——那以前的清河是通到焦陂的
00:06:00——清河两岸柳鸣蝉 直到焦陂不下船
00:06:04——这是欧阳修的有名诗句
00:06:06——清河两岸那个柳树 那里头那个蝉
00:06:10——这花声的鸣叫 这两岸直到焦陂可以不下船
00:06:17——他经常到那去喝酒对吧 那个焦陂特曲
00:06:24——所以这个清河是直通焦陂而畅入淮河
00:06:30——苏东坡的生活是一零四九年
00:06:32——我们知道他在这里当的太守 当的知州
00:06:36——而且年后一零九一年苏东坡在这里当知州
00:06:41——这个清河已经被雍塞了
00:06:46——他怎么办呢 他又重新开始清理
00:06:51——在大小运河和白龙桥三处安置水闸
00:06:57——这三闸是苏东坡留在历史上的功绩
00:07:01——这个三闸一安水多可以泄 水少可以储
00:07:06——储水 可以储 以时蓄泄
00:07:10——可灌溉上游六十里的这个很重要 沿岸的农田
00:07:17——同时又疏浚西湖 把挖出来的淤泥
00:07:23——建成一道可与杭州西湖相媲美的苏堤
00:07:30——既变废为景又起到节制水速的作用
00:07:35——这点很重要是吧
00:07:37——这个我们看到了苏东坡在这里的功劳
00:07:43——至今我们这个西湖它的作用还在发挥
00:07:51——再一个就是雪中赈饥民 那你看我不是讲了吗
00:07:55——他来了又是旱 求雨 祈雨 又是这个涝
00:08:02——到冬天了你看这一年颍州夏涝秋旱
00:08:07——冬天又大雪不止 饥民遍地
00:08:10——甚至有横尸布路的惨状 苏轼为之夜不能寐
00:08:19——日夜计虑 睡不着觉 所以多方设法备粮
00:08:26——这一点是他抓住要害 把粮食准备了再说
00:08:31——一是高价收购 这个很重要的
00:08:34——那时候你这个长官你不确定的话
00:08:37——这个高价收购 钱哪来 他敢决定
00:08:41——二封存库粮 他仓库里的粮食
00:08:44——说句不好听 饿死老百姓 他都不准动用的
00:08:48——那他批准了不能乱用 那是军粮 我们很好
00:08:51——我们这 你看我不告诉你吗 他是颍州军州事
00:08:57——他是有些部队的存粮在这里
00:09:01——那这就做好准备了 万一发生紧急情况
00:09:04——对不起 这些库粮和军粮都是他救灾的物资
00:09:08——三是开放市场高价鼓励贩运
00:09:11——这一点对于古代的官员来说是创举 不要解释
00:09:17——都是不准贩运 道道设卡 逮着就给他充伙
00:09:21——他不 他鼓励贩运
00:09:23——我们这里穷了 我们这里受灾了
00:09:25——他把外地的粮食贩来 有什么坏处呢
00:09:28——第四个集资互救 就是那些有钱的
00:09:33——钱大家集资 这个可以理解
00:09:36——五个是上请 就是先报告 免积欠税债
00:09:41——这大家懂了 积债 积欠 积钱
00:09:43——这个话说好多遍了
00:09:45——就是农民根本就多少年来积欠国家的那个税
00:09:52——这个债压的老百姓抬不起头来 有的都逃跑
00:09:58——他不跑逮着他就要蹲监狱
00:10:02——那么这样上请免几欠税债和黄河伕役
00:10:09——那每年我们都有任务到黄河去修坝子
00:10:15——那个颍州大家都后来黄河大概是十六次夺淮
00:10:23——就把我们这淮河都捋平了我们的西湖荡然无存
00:10:28——这是以后的事情 最后最后那是一九三八年
00:10:33——一九三七年那个什么这个花园口淮河一下
00:10:38——把我们整个西湖的文物 建设 荡然无存
00:10:44——从地面上扫除干净
00:10:48——在这个时候他自己在这个灾荒面前
00:10:51——他自己还出百余千 就是出一批钱造兵救急
00:10:59——又把义仓积谷数千硕这个支持救民
00:11:06——作院 作院是一个地方
00:11:09——就是手工作坊一类的地方
00:11:12——炭 那一个是吃 一个是取暖 炭数万称
00:11:17——低价售卖或者发放 这不是让他集资吗
00:11:22——有的可以买的起 那卖给你 但是低价
00:11:25——那买不起呢 就发放 终使饥民度过大灾之年
00:11:30——当然这个都很复杂是吧 很感动
00:11:34——林语堂先生抓住这几点
00:11:37——这个所以称他为黎民百姓的好朋友
00:11:40——再一个是治安缉贼寇 不是一般的小偷小摸
00:11:45——贼首尹遇 是个人名 纠结同伙 劫掠人户
00:11:51——残害百姓 甚至群党劫杀 民不安生
00:11:59——苏轼选派素有才干的汝阴县尉李直方限期追捕
00:12:06——李与士卒化装侦察 潜入匪巢 接近尹遇时
00:12:16——李身先士卒 一举将尹遇擒获 自此颍境绥安
00:12:27——苏轼为此多次上章为李直方请赏
00:12:33——朝廷均以李小不及格 说他是官小不及格
00:12:38——不够这个奖励的资格而拒奖
00:12:43——朝廷均以李官小不及格 而拒奖
00:12:49——他又要求把自己多年工作考核及格
00:12:54——而应得的一个官让给李 上面朝廷也不批准
00:13:01——最后他也就不要他自己应得的这个官了
00:13:06——让其自动作废了
00:13:08——所以这个苏东坡苏轼在颍州
00:13:11——让官的故事是传遍古今的
00:13:17——苏轼在颍州的生活是一生中
00:13:19——一段难得的轻松而愉悦的时期
00:13:23——由于颍州是恩师欧阳修旧治 终老之地
00:13:29——所以他说醉翁行乐处 草木皆可敬
00:13:35——他感到每一个地方这些都是欧阳修游玩的地方
00:13:39——但是那些草木他既然看到都富有感情
00:13:43——都是可以敬仰的 可以抒发情感的
00:13:47——所以诗情抒意多有抒发
00:13:50——周益公 南宋的 著名的 也是宰相
00:13:54——他这个写了一些评论 周益公说他 说苏轼
00:14:01——在各地居官的时日
00:14:03——他一工作 那不刚才讲了一下 十四个地方
00:14:07——惟颍为少 他在那就干了半年 时间很少很短
00:14:12——但是在颍为少 惟颍为少 反而留诗最多
00:14:22——他说《放鱼》之外六十余首他这个当时统计
00:14:27——这是南宋的时候 这个周益公的统计
00:14:32——其实据有的学者就是我们师范 现在的阜师范
00:14:39——阜阳师范大学的文学院的这个副院长
00:14:43——郭世轩教授的统计应该是苏东坡知颍诗六十九
00:14:53——就是他在这里知颍上班的时候
00:14:55——工作的时候写了六十九首
00:14:57——当然还在发现 最近我们又发现好多首
00:15:00——还有访颍诗 就是他没来工作
00:15:03——从这路过的一些访颍诗
00:15:06——还有离开颍州以后他又写了十二首
00:15:11——那么就是搁一块计一百零八首之多
00:15:15——那他在这个你想想他在颍州只干了半年
00:15:19——你想想他写了那么多首诗歌 还有奏议
00:15:23——启表 书札 碑记以及词赋
00:15:27——总计在又是一百篇之多 在百篇之上
00:15:33——都是颍州宝贵的文化财富
00:15:39——我们刚才讲了苏轼的这个书法和绘画
00:15:42——那这里苏轼的书法被称为苏体
00:15:47——在颍州留下了一些墨宝 当然很多
00:15:52——我们可以想象苏轼在这里工作了一百多
00:15:56——不到二百天的时间 天天都在写东西
00:15:59——我们可以看刚才诗一百多首 文一百多篇
00:16:05——那二百多篇诗和文你想想看他不到二百天的
00:16:11——就算二百天的这个在颍州工作的时间
00:16:16——他每天都在作诗或者是写文字
00:16:21——那么他每天都有一篇书法展览出来
00:16:25——因为他这些东西都是公开写的 他展览出来
00:16:28——实际每次写都是一次书法作品
00:16:33——比如现在我们还有五件
00:16:35——这五件现在还能找到的 还能看见的
00:16:39——一 他那个题目很长是吧
00:16:42——《九月十五日观月听琴西湖示座客》
00:16:47——诗于元祐六年九月在颍州所作
00:16:51——一般称作《听琴诗》现在有五片大小的刻石
00:16:58——这个碑我刚才不讲了吗
00:17:02——后来有宋真宗和宋徽宗他们
00:17:08——把他们的石 碑 书的版都毁了
00:17:12——那这个石头被砸成了五块
00:17:16——这个石是正楷字 六十六个字
00:17:19——这个碑现在一个同志手里
00:17:24——这是在全国很有名的一块石碑 叫《听琴诗》
00:17:27——第二《菊说帖》这是一篇文章的名字
00:17:32——此帖于元祐六年九月在颍州作《菊说帖》
00:17:37——全文为引书 七行 计六十七个字
00:17:42——三《颍州祷雨帖》我们都称祈雨帖
00:17:50——在这称祷雨帖一样 元祐六年十月在颍州作
00:17:54——他不是求雨吗 求雪吗 是吧
00:17:57——他这个冬天求雪 它雪来了以后下了雪了
00:18:02——这个旱也解决了 大家就开始请他
00:18:09——他把这一次的活动写成多少字呢
00:18:15——等于是一篇工作日记 很随便的写的
00:18:18——二百三十九个字 你看高这个字二十九厘米高
00:18:24——那宽这个纸是一百二十厘米长
00:18:27——这首这个这么多我们可以是
00:18:33——全国最珍贵的一幅苏轼书法
内容介绍
  颍州历史悠久,绵延千年,人杰地灵,引无数名人雅士流连,其中以欧阳修、苏东坡两位北宋大文豪最为著名。两人有一朝为官同僚之谊,又有薪火相传的师生之谊,他们也都先后在颍州做过知府,为当地百姓做过很多好事,留下了很多诗词、书法作品。故而欧苏文化已经成为阜阳人的文化情结,成为阜阳历史文化的代表和组成部分,代代相传。本讲座就将欧苏在阜阳的文化根脉进行了梳理和阐述。
讲师介绍

陆志成主讲

  陆志成,笔名志成,男,1939年出生,籍贯阜阳,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。阜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、文史专家。

欧苏文化遗爱颍州
  • 讲师姓名:陆志成主讲
  • 课程分类:传统文化
  • 课程数量:14节(19,20,20,20,20,20,20,20,20,20,20,19,20,18)
  • 中图分类:K29
  • 关 键 词:欧阳修;苏轼;颍州
  • 版权单位:阜阳市图书馆
  • 授课语言:中文
关于平台 | 资源介绍 | 功能说明 | 版权声明

Copyright©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  京ICP备19049621号

访问数量:14140

版权所有:阜阳市图书馆